学过历史都会了解国学经典四书五经。那么四书五经如何能成为是中国儒家的经典,儒家文化如何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先说说何为“四书”?“四书”分别是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的《论语》及孟子的《孟子》合称为四书,那么它们分别又讲些什么呢?您想要更加深入了解儒家文化以及学习国学易经吗?
一 . 《大学》
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俩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大学”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可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可以清楚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而不躁;镇静而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在古代,人们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想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二. 子思《中庸》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的把握心得:动中取衡,静中就重。不辞两极,勾势恰作。不死不肆,不邪不正。强为之名,强为之形,是妄自揣测也。世人为劝向善,多取正意,然而道若为物,状摩恍惚。
三. 孔子《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主张、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处事方法等,其以“仁”为思想核心。“仁”又细分为;孝、忠、信、直、恕等。
四. 孟子《孟子》
《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书”,就要知道四书五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四书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实时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入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学智慧的知识,欢迎咨询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网。
文章来源:海南海真易经学院
文章标题:国学之“四书五经”
本文地址:http://www.hzqywh.com/guoxuezhihui/1416.html
版权所有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