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茶、茶道的文化,陆羽就曾在《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适合简朴和俭德的人。”我们通过饮茶品茶的活动来陶冶我们的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简单俭朴以及高尚的品质的人。很多人对于辟谷养生、禅茶文化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如果您也对道家禅茶文化感兴趣,何不来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网了解和学习呢?
茶人以流传千古的“和、敬、清、寂”四字来予以概括:
一、所谓的“寂”就是“涅槃寂静”!
是熄灭了心中诸般欲火之后宁静安祥的状态!
参禅首先要去除人生的欲望!人人皆具有本来清净觉悟之心。由于有了分别计较,产生了执著,迷失了本心。参禅悟道,就是要参破分别计较的虚幻,去除欲望,放下执著。除去欲望,放下执著后,就回到了本来清净无染的心的原点,见到了本来面目。
要想摆脱人生的痛苦,达到解脱的彼岸,必须熄灭欲望之火。熄灭诸般情欲的心,就是“寂”的禅心,就是涅槃。但寂的禅心又并非一潭死水。否则就成了枯木禅。
菩萨为了众生而不进入最后的涅,“娑婆往来八千度”,充满爱心、不辞辛苦地往返这个红尘喧嚣的世界,为普度众生而辛勤地工作着。这便是茶道的“多情乃佛心”的心境。
二、“敬”就是对对他人尊敬!
在茶道中,对一切器皿,如裱挂的字画、茶的道具,都抱着敬意接触。将这种心境扩大,就可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尊敬的态度。
在品茶时,为表示尊敬,一般先要焚上一炷香,洗干净手。
在敬茶时,用一种尊敬、尊重的态度来进行。
在茶道中,重要的是一丝不苟地用恭敬的心情,来做好每一件事。日本茶道的完整程序有上千道步骤,做下来要八小时。简化的也有三小时。看起来极其复杂、繁琐,但是在恭恭敬敬的行为中,体现了茶道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万物的精神。
在佛教《法华经》中,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不管见什么人,都要行礼致敬,说到:“我对你们抱有深深的敬意,从来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不管你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以后都可以成佛的,因此我对你们怀着深深的敬意。”
对于茶事来说,重要的是“心”——不管多么漂亮的点茶、多么高贵的茶具,没有诚敬之心,则毫无意义。茶道忌讳哪怕是一丝一毫的高傲自大,谦虚是茶道的根本要素之一。
三、“和”是中国茶道文化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儒家“和为贵”是中国人基本的人生伦理。
《周易》的和则指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才是宇宙大道。
陆羽《茶经》指出,用来煮茶的风炉,因为是用铁铸成,所以是“金”;炉子放置在地上,是“土”;炉中烧的是木炭,有“木”;木炭燃烧起来,是“火”;风炉上煮的是茶汤,是“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的过程。
禅宗明心见性,使内心的对立观念调和、化解,达到天人合一、圆融无碍的大同。禅宗的“和”有三个维度:人类自心的和,人与人的和,人与环境的和。有了心灵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有了心灵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才有自然的和谐。
僧团被称为“和合众”,自古以来就有“六和敬”的准则。
“六和敬”即:
“身和同住”——身体的和平共处!
“口和无诤”——言语的不起争论!
“意和同悦”——心意的共同欣悦!
“戒和同修”——戒律的共同遵守!
“见和同解”——见解的完全一致!
“利和同均”——利益的一体均沾!
四、所谓的“清”即是清洁、清廉,在茶道文化中指外物和内心的清净状态!
在茶道中,保持环境的清净是必要的。茶道中的“外露地”,是“野庭落叶鲜”式的清美如画的外部环境。茶道中的“内露地”,是指茶室内部环境。字画,插花,茶具的清洁。听着茶具在沸水中翻滚,如同置身于万壑松涛,也好似聆听悬泉飞瀑。
在茶道中,从庭园的清扫,到茶室的扫除及布置都要清净。插花时使用的是新花,擦拭茶杯时使用的是新茶巾。不但对外物要求清净,心灵也应该净化,不能起杂念,毫无拘束地以清净的心情来做茶事。眼睛观看到的是清净的环境,耳朵听到的釜中茶汤如松风拂过,鼻子闻着茶香,舌头品尝着茶的妙味,身体接触到的是清幽洁雅的器具,这样就能得到幽的感觉。这就是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就是禅道,也是茶道。
在茶道中,参加茶会的人要放下俗尘观念,才可进入清净的茶禅世界。坐在仅有几平方公尺的茶室中,却有居住在深山幽谷里的感觉。不断响起的壶中滚水声,宛如松风吹动的大自然的天籁,心与大自然融而为一,这就是禅茶的三昧境,也是禅道的三昧境。更多关于禅茶文化的内容,欢迎咨询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网。
上一篇:禅定与禅宗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下一篇:禅茶与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