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海真乾元文化
海真易经教学培训海南海真易经学院海真乾元文化传播-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图6海真易经海真乾元文化传播-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图4海真乾元文化传播-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图5
在线报名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海真国学易经在线”公众号

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热线电话:400-116-9500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打柴舞

发表于:2016.11.17 来源:海南民俗文化 作者:海真易经 浏览次数:2230
分享到:

黎族的是海南最早的居民,至今已有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海南黎族民族独有的文化,也造就了今天的黎族。下面,我们看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网为我们介绍海南黎族民俗打柴舞吧。看了以上海南民俗文化打柴舞,您定会觉得有趣呢,中华海真易经培训网收集和整理了许多关于海南风俗习惯,海南传统文化、海南特色美食等相关的文章,如您感兴趣,欢迎来了解和学习。

(一) 历史渊源

 远古时期,由于黎族先民生产力低下和对自然的崇拜,认为死后灵魂能够升天,信仰灵魂不灭,因此并不以人的死而过分悲伤和痛苦,相反为其舞之,一安亡灵,二慰生者,三请求死去的祖先保佑子孙平安。打柴舞最初就是黎族先人用以祭祀的跳丧舞,用来保护尸体、驱赶野兽,压惊祭祖,起源于古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是黎族最古老、传之最久远的舞种之一,受到黎族人民的普遍喜爱,是黎族人民劳动智慧和历史记忆的体现。如黎族村寨有一种丧法叫“旱寨”,即人死后入殓,停棺12天、24天,一个月不等时间,然后入土。在停棺旱寨期间,丧家及邻村相关男女老幼每天晚上都要到丧家跳打柴舞。清代《崖州志》记载:“丧葬„„贫曰吃茶,富曰作八,请心以牛羊低灯鼓吹来奠„„作八,心分花木,跳击杵。”“跳击杵”则指跳打柴舞。现今海南三亚市崖城镇和乐东黎族自治县干家镇的黎族人仍保持着这一习俗,老人正常死亡后,在入柩的当天晚上,死者家属一般要举办酒席,宴请前来共商治丧事宜的亲戚和众乡邻。这时无论亲戚还是众乡邻都要聚集丧,一是跳打柴舞,二是帮忙。因此,打柴舞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巫术色彩,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逐渐形成的。


  (二)发展演便  随着黎族人民的不断迁徙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通过文艺工作者的改进,打柴舞受到了政府的注意和重视。然而,打柴舞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和巫术色彩,在历史上曾被禁止,自此无人谈起。直到改革开放后,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禁锢思想被打破,打柴舞才随着黎族丧葬习俗的兴起而慢慢复苏,在经过文艺工作者在保持原有民间舞蹈特色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注入时代特色,摆脱了打柴舞只有在丧葬特定环境下才可见的民间习俗,改编成了舞姿优美、明快,热情欢畅,赋予娱乐、健康等内涵,具有鲜明  民族特色的群众性广场舞,受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赏和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娱乐性、表演性、群众性的打柴舞在性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性质上:由原来黎族人民只有在丧葬的特定环境下才跳的丧葬舞,变成了在喜庆日和节假日用来欢度的广场舞,由原来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现在被注入了娱乐性、表演性等新的活力。内容上:基本舞步和丧葬歌词已经消失,多了一些歌颂生产生活、爱情的内容。使打柴舞具有新的内涵和生命力。道具上原先用比较坚硬的木材,以便抬棺,现在作为跳舞的工具,则选用轻便和方便携带的竹棍。锣鼓、唢呐、二胡也由音响所代替,打柴舞因此也被叫做“竹竿舞”。每逢过年节庆日,黎族人民便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竹竿舞”。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4-8名青年男女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着并不时变换着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参加舞蹈的男女,一边跳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气氛热烈,场面欢畅。  打柴舞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跳法和舞具,舞具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隔开2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棍。木棍两端分别由数人执握,两两相对,上下、左右、分合、交叉拍击,发出强烈有力的节奏。舞者跳入木棍中,来往跳跃、蹲伏,模仿人类劳动状况和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以丧葬仪式为代表的打柴舞有许多种具体跳法:   

   第一式:打平柴式。打柴者将小圆木放到大圆木上平行打击。跳柴者列队在小圆木分合的间隙中逐竿踩踏而过。节奏为“分-合-分-合„„” 

   第二式:跳跃式。跳柴者的步伐与节奏同第一式;打柴者的打柴方式有变化,一、 三对柴分时,二、四对柴合。跳柴者要在柴的空隙中跳过,每一步要跨过两根柴,难度比第一式有所增加。

第三式:编结式。跳柴者的节奏和步伐仍与前面相同;打柴者将小圆木抬高距离大圆木10厘米左右的位置在空中交叉击打后再平放到大圆木上轻击。跳柴者需要跳得高些才能顺利通过此式,否则容易被柴绊倒。难度比前两式又有所增加。因交叉击打木柴形似妇女编织打结,故此得名。 

   第四式:小青蛙式。跳柴者的步伐和节奏在此时都与前面有所变化。节奏为三拍,每一条要跳过两根柴;打柴者的打法更为复杂,将小圆木抬高到距离大圆


黎族的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海南黎族民族独有的文化。海南黎族的历史考究主要认为是古骆越人渡海入岛,与岛上古人类相互融合,造就了今天的黎族文化。如果您对海南的民俗文化感兴趣,可以咨询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网了解更多。




文章来源:海南海真易经学院

文章标题: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打柴舞

本文地址:http://www.hzqywh.com/guoxueqita/510.html

版权所有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