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海真乾元文化
海真易经教学培训海南海真易经学院海真乾元文化传播-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图6海真易经海真乾元文化传播-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图4海真乾元文化传播-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图5
在线报名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海真国学易经在线”公众号!

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热线电话:400-116-9500

海南黎锦——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

发表于:2017.05.12 来源:海南民俗文化 作者:海真命理 浏览次数:7383
分享到:

海南黎锦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海南传统文化事业的逐步兴起,黎锦也在现代的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例。海南黎锦是黎族妇女世代相传的手艺,被称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政府、民间和市场力量的联合推动下,海南黎锦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开始显现勃勃生机。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海南历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欢迎咨询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中心。


黎锦,古称“吉贝布”,是黎族同胞采用木棉花果内的棉毛织出的一种特色花布,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兴起,当时只有官宦之家才能使用最华丽高贵的黎锦,是我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到了元朝时黄道婆又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之后传播到世界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与其他织锦工艺美术品相比,黎锦的纺、织、染、绣四大工艺,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含量最高。黎族织锦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苑中的一个奇迹。


黎族黎锦历史文化


在四季常青,风光如画的海南岛上,生活着一个历史悠久,神奇而古朴的民族,那就是黎族。据考古学家发现,黎族在海南岛上生活了三千年以上,至今有117万多人口,黎族人自称“赛”。说起黎族,你也许不会想到,如果没有黎族在纺织工业方面的伟大创造,也许我们今天还会象大约一千年前的先民们一样身着麻布生活着。因为正是黎族同胞的伟大作品——黎锦,才使得800年前黄道婆学会了精湛的棉纺技术,她回到内地后把这门技术广为传播,掀起了持续百年的“棉花革命”,从而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各族人民的“穿”的命运。


海南黎锦织造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它既是黎族同胞日常穿着的衣物,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随着机织布的普及,古老的黎族织锦技术日渐没落后继乏人。海南传世黎锦工艺研究所近年来致力于黎锦技艺的研究发掘和市场推广,研究所在海南黎族聚居的琼中、东方、五指山等市县寻找到具有织锦技术的黎族妇女450多人,组织她们用传统的织锦技术手工织造黎锦,由研究所负责收购和推广销售,既为黎族妇女们提供了增加经济收入的渠道又使古老的黎族织锦技术得以流传并走向市场。日前,该研究所已经在新落成的海南省图书馆设立了永久性的黎锦展览展示大厅“黎锦坊”,使黎锦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得以发扬光大流传于世。


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原汉族,元朝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 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盛行,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苎(zhu)麻纤维,及分别来自于美洲和印度的海岛棉、巴西木棉、大陆棉和树棉等灌木类棉花,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颜料,纺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以麻、棉分别做经线和纬线)。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吉贝。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古语称"黎锦光辉若云"。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后来灌木类棉花逐渐由海南岛传入中国南方,元朝时黄道婆又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


海南黎锦是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黎锦有着锦如彩云、灿若云烟的美丽,正如一种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黎族同胞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绚丽的风水神话,也是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多关于海南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介绍,欢迎咨询中华海真国学易经培训网。




文章来源:海南海真易经学院

文章标题:海南黎锦——记录历史文化的载体

本文地址:http://www.hzqywh.com/guoxueqita/1411.html

版权所有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来源